目录导航:
- 新德里保卫战是什么意思
- 印巴三次战争的经过
- 第一次印支战争始末
- 64年第几次印巴战争
- 1905到1908年发生的世界战争
新德里保卫战是印度民族大起义中保卫起义中心城市首都德里的战斗。发生时间在1857年5月11日—9月20日。5月10日印度士兵在密拉特首先举起反英起义旗帜。11日,参加起义的3团印度士兵抵达德里城下,城内军民立即响应,夺取政权,解放了德里,拥立莫卧儿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为起义领袖,建立起义政权。
巴哈杜尔·沙二世颁布文告号召全体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团结在皇帝旗帜下进行反英圣战;至7日上旬,德里集结4万多起义者,屡创攻城英军。英国则调兵遣将,增加围城兵力,并拦击德里周围来援的各路起义军,使德里陷于孤立无援境地。城内粮食日渐缺乏,王公贵族开始动摇,起义军而临危险形势。9月14日,英军在充分准备后,兵分五路向德里发动总攻。18日,在猛烈炮火袭击下,德里失陷。
印巴三次战争的经过印巴间的三次战争1947年8月,按照英国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的“蒙巴顿方案”,印巴分别独立。同年9月3日,印巴在查谟市东南17英里处发生了第一次边境冲突。10月底,冲突演变为长达15个月之久的第一次印巴战争。
1948年8月和1949年1月,联合国印巴委员会先后通过关于克什米尔停火和公民投票的决议,印巴双方均表示接受。1949年l月双方正式宣布停火,7月划定了停火线。战后,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地区约占克什米尔地区总面积的2/5,人口约占1/4;印度实际控制地区约占总面积的3/5,人口约占3/4。
1965年8月,克什米尔印占区的穆斯林,为反抗印度的统治和教派迫害,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抵抗。印度政府派出大批军警对反抗的穆斯林群众进行镇压,并公然破坏印巴两国1949年划定的停火线,越过“停火线”,向巴基斯坦占领区发起试探性攻击,第二次印巴战争打响。
同年9月23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促成双方停火。1966年1月,双方签署“塔什干宣言”。巴基斯坦承诺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不使用武力而是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和“互不干涉内政的义务”。1971年,印巴为东孟加拉脱离巴基斯坦而发生了第三次战争。
在此次战争中,印度占领了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320平方公里的土地。1972年7月,印巴签署了《西姆拉协定》,双方同意在查谟和克什米尔尊重1971年双方停火后形成的实际控制线。此后,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不断发生小规模冲突,这种冲突每年约100余起,使两国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
1947年8月,按照英国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的“蒙巴顿方案”,印巴分别独立。同年9月3日,印巴在查谟市东南17英里处发生了第一次边境冲突。
10月底,冲突演变为长达15个月之久的第一次印巴战争。
1948年8月和1949年1月,联合国印巴委员会先后通过关于克什米尔停火和公民投票的决议,印巴双方均表示接受。 1949年l月双方正式宣布停火,7月划定了停火线。
战后,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地区约占克什米尔地区总面积的2/5,人口约占1/4;印度实际控制地区约占总面积的3/5,人口约占3/4。
1965年8月,克什米尔印占区的穆斯林,为反抗印度的统治和教派迫害,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抵抗。
印度政府派出大批军警对反抗的穆斯林群众进行镇压,并公然破坏印巴两国1949年划定的停火线,越过“停火线”,向巴基斯坦占领区发起试探性攻击,第二次印巴战争打响。
同年9月23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促成双方停火。
1966年1月,双方签署“塔什干宣言”。 巴基斯坦承诺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不使用武力而是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和“互不干涉内政的义务”。
1971年,印巴为东孟加拉脱离巴基斯坦而发生了第三次战争。
在此次战争中,印度占领了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320平方公里的土地。1972年7月,印巴签署了《西姆拉协定》,双方同意在查谟和克什米尔尊重1971年双方停火后形成的实际控制线。 此后,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不断发生小规模冲突,这种冲突每年约100余起,使两国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
第三次印巴战争是指1971年11月21日-12月17日期间,印度、巴基斯坦关于克什米尔地区分治问题而引发的战争。该次战争以东巴基斯坦从巴基斯坦独立出去成为孟加拉国结束。
1971年11月21日,印度利用东巴基斯坦发生动乱的局势,利用和苏联结盟来牵制巴基斯坦的盟友美国和中国,向孟加拉地区发动大规模突然袭击,并成功占领该地区并扶植自治政府,最终将独立的巴基斯坦国家肢解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两部分,实现了在南亚称霸的目标。
印度、孟加拉及国际上一般认为巴基斯坦在1971年12月3日空袭11个印度空军基地的“成吉思汗行动”是这次战争的开始。
战争期间,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军队在东部和西部战场交战。当东巴基斯坦(今孟加拉国)的巴基斯坦军队在1971年12月16日投降时,战争在实质上结束,孟加拉亦脱离巴基斯坦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在东巴基斯坦,约9万名巴国武装部队人员,包括准军事人员成为战俘。
1971年11月21日,印度因东巴基斯坦要求独立而出兵东巴基斯坦,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在联合国的干预下,印巴双方于1971年12月17日实现停火。
第一次印支战争始末第一次印支战争即印支三国抗法战争(1946年至1954年7月)。
1946~1954年,越南、老挝、柬埔寨人民反对法国恢复殖民统治、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解放战争。亦称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印度支那人民抗法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人民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与支援下,印度支那军民共歼法军和西贡军队56.19万人,结束了法国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殖民统治。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完整获得国际承认,越南17度线以北地区完全解放。此次战争是一场军事与政治斗争交织、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由游击战发展为运动战并辅以部分攻坚战的持久人民战争,为亚、非、拉人民民族解放斗争提供了宝贵经验。
印度支那战争,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生在亚洲印度支那半岛越、老、柬三国以越南战场为主体的三次局部战争,即印支三国抗法战争(1946年至1954年7月)、抗美战争(1961年5月至1973年1月)和越南对柬埔寨的军事入侵(1979年1月7日到1989年9月27日),国际上将中国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视为第三次印度支那战争的一部分。
64年第几次印巴战争答:1964年没有发生大规模印巴战争。
印巴战争有三次。
1,第一次印巴战争
1947年8月,印度、巴基斯坦分治时,蒙巴顿方案规定让克什米尔人自由选择归并印、巴一方或宣布独立。
印度利用其分治时控制的克什米尔议会通过决议,宣布该地区归属印度,从而,激起巴基斯坦方面严重不满。同年10月27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爆发了第一次战争。
中国的作用:由于中国当时正处于内战期间,所以在印巴战争中没有扮演任何角色。
2,第二次印巴战争
第二次印巴战争是1965年8月初至1966年1月,印度、巴基斯坦关于克什米尔地区分治问题而引发的战争。本次战争以印度败而结束。
1965年8月初,克什米尔游击队和印度军队在印巴停火线附近发生激烈交火。8月14日,巴基斯坦正规军队也卷入冲突,印度军队于9月6日再一次向巴基斯坦发动大规模武装进攻,攻占巴方控制线内的多处山岭。
中国的作用:当时中国向巴方提供的一大批武器装备,基本上都是从我军正使用或库存的装备中直接抽调的,同时我国还免费为巴方提供这些装备的人员操作培训。形势最紧张时,我国甚至还派出参谋人员加入巴方总参谋部,实际上是直接指挥了部分战斗行动。
除提出最后通牒式照会外,更多的是军事上的安排。印度怕受两面夹攻,迅速按期拆除了它在中锡边界上的一切工事。这是我国政府危机处理能力最有效的一次。
在中国的直接影响下,印巴双方签署《塔什干宣言》,握手言和。
3,第三次印巴战争
第三次印巴战争是指1971年11月21日-12月17日期间,印度、巴基斯坦关于克什米尔地区分治问题而引发的战争。该次战争以东巴基斯坦从巴基斯坦独立出去成为孟加拉国结束。
中国的作用:在第三次印巴战争发展到东巴被占领,印军在西段猛攻巴基斯坦重镇拉合尔,即将突破巴军防御的情况下,我国政府向印度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其立刻停火,否则中国政府保留采取一切措施的权力。
正是这道声明迫使印度政府放弃了以武力彻底解决印巴问题的想法,挽救了盟友巴基斯坦。
1905到1908年发生的世界战争1905年10月-1908年7月印度人民反英斗争。20世纪初期印度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一场激烈斗争。英国在逐渐丧失其工业垄断地位之后,对它最大的殖民地印度加强了掠夺。
英国殖民者扼杀印度民族运动的手段之一就是分裂孟加拉省。孟加拉省是印度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工业尤为发达,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雄厚,无产阶级的队伍也很庞大。
1905年10月16日,英印总督寇松勋爵颁布了分裂孟加拉省的法令。这一举动激起了印度民众的不满。印度人民行动起来反对英国的分裂阴谋。在分裂法案批准的当天,印度全国举行了葬礼,各地举行了罢工、罢市,成年人进行绝食。
1907年,人民群众反帝斗争热情高涨,以孟加拉和旁遮普工人、农民群众的斗争尤为引人注目。由上万人组成的示威大军与警方发生激烈冲突。旁遮普的农民举行了武装起义,攻入拉瓦尔品第市并捣毁了殖民政府行政机关和英国银行。
1907年,印度国大党分裂,温和派占据优势。1908年6月,英国殖民当局以“阴谋推翻英国政权”为由逮捕了国大党极端派领袖提拉克。后孟买最高法院判处提拉克6年徒刑。
为抗议殖民当局的行动,孟买无产阶级宣布举行总罢工,使此次印度反英斗争达到高潮。工人组织示威游行,同警方发生了流血冲突。7月27日,殖民当局动用正规军镇压工人。1911年,英印当局被迫取消了分裂孟加拉省的法令。